这样一位不世出的奇才后来却在市场上尽失巨额财富,最后演出了本文开始时那悲凉的一幕。利弗莫尔是怎么走的麦城呢?文献并无具体记载,但如果仔细分析他的交易习惯,就不难发现蛛丝马迹。
从交易系统的设计角度来讲,盈亏比和成功率的配置是否合理决定了系统执行交易的结果。在高胜率的支撑下,盈亏比相对较低也可以盈利;而成功率较低的话,就必须提高盈亏进行弥补,以此来平衡交易系统的盈利能力。理论上讲,同时提高盈亏比和成功率,可以让交易者保持较高的稳定盈利水平,但是让人遗憾的是,大量的统计数据表明:二者之间却呈现一种负相关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成功率的提高必然会导致盈亏比的降低,交易中存在高成功率的系统,例如日内高频交易,从原理上分析大都是利用价格趋势的惯性,快进快出,低盈亏比高成功率的模式,但是这种交易模式对交易者的综合素质能力要求非常高,一般交易者难以长时间的维持这种状态;而盈亏比的提高必然会导致成功率的降低,因为这要求交易者不再是快进快出,而是入场后需要拿到一定的盈利空间,而这个盈利空间需要用一定的持仓时间来换取,正是这个一定的持仓时间,就让变化无常的市场把交易系统的成功率拉下不少百分点,这种低成功率高盈亏比的模式在技术上对交易者的要求没有那么高,主要是在交易心理上有一定的门槛,比如持仓过程中的浮盈大幅回撤,连续几笔交易的亏损等等都是对交易者心态的不小挑战。
所以,需要在盈亏比与成功率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来保持系统的正向期望值;一味的追求高胜率并不是明智的做法,与其费劲心力研究入场点提高成功率,不如提升盈亏比更加实际一些。因为相比较来说,长期保持高胜率是十分难的事情。美国一流的交易系统设计专家布鲁斯就曾说过,专业交易员的获利交易经常低于40%;所以一心想要提高胜率的交易者,很可能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后,结果却收效甚微。交易市场成功的路径,就是通过提升盈亏比达到稳定盈利的;比如,将盈亏比设计为3:1,那么止损点位为30点,盈利目标至少为90点才有参与的必要,至于最后出厂能不能拿到90点,就交给市场吧。
我不相信交易市场中存在所谓的“交易圣杯”,如果真的有的话可能就是盈亏比吧。另外,控制好交易仓位,每笔单一的仓位保持一致性,根据自己所能承受的最大资金回撤,结合最大连续亏损的次数,计算每笔交易的仓位,尽量控制在3%之内,最好是1%-2%。
按照上述思路,重新审视自己的交易系统,调整盈亏比的设计,仓位大小,交易频率,才能将自己的交易系统打造成为一个具有正向期望值的系统,剩下的就是你的执行力、心态的问题了。
如果利弗莫尔将基于凯利公式的资金管理方法和他高超的市场把握能力结合在一起,这位天才会创造出怎样的奇迹呢?
历史没有如果。利弗莫尔已如流星划过,也许他早生了几十年。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的理论在50年代才开始成型。凯利公式指出:赢面大、波动性小的游戏可以押较大赌注。那么如何量化“赢面大,波动性小”呢?与凯利同时代的一位学者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