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的大道理都是“正确的废话”,但多数人只见“废话”不见“正确”
影响投资类别流动的最大因素还是认知等级
投资这个活儿说到底就是判断事物的三个属性:真不真?好不好?值不值?对真假的判断力是关乎饭碗的生死问题,判断对了也许没收益,但判断错了可能要人命。真假层也许可以过滤一半儿,而好坏的筛选能直接过滤掉90%以上。“好”本身又分了几等几类,看似模糊实际需要很高的眼力。值不值是最主观和缺乏标准的,有时复杂的数学模型也算不出有时一句话就可以定论。由真入好是投资进阶,由好入值是获胜关键。
95分的极品类公司好是好,但也由于好得太没没争议所以就总是贵,除非碰到泥沙俱下的股灾很难出现理想的赔率。60分以下的公司容易出现便宜的价格,但80分的公司基本情况过硬,但总还有些重要的争议或迷雾。若通过研究肯定了争议点的确定性,那么市场担心的折价就会在后续的证实中不断溢价。
投资这个工作的实质是探究社会某些断面发展变化的真相,从技术层面而言是在理解价值的基础上玩好概率和损失率。必须求真务实,可以洒脱自在,可将其中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结合在一起,还有机会认识一些正直聪明的人,又不用伤害任何人就可以体验到战胜的快感,才是这个职业最吸引人的地方。至于赚钱,其实只是顺便而已。
对事物的认识有点,线,网,阵的不同等级。点状认知全是碎片化,线状认知开始将点用逻辑串连但线间缺乏联系,网状认知将逻辑线索形成较早宽阔的覆盖而能自圆其说,但仅涉及到物体的某个断面。阵列认知先寻找对准规律为基础,向上再抽象出核心变量条件,再往上形成认知边界,其实这就是方法论。对事物的认知也只有达到方法论等级,才能说“懂”。
投资为什么亏多赚少?不谈人性问题,仅针对投资的认识就可以可胜胜负。多数人都是用“点”赌大小,一部分人用“线”撞大运,少数人有“网”能捞到些鱼,而长期赚大钱者绝对都是持有正确方法论的。所以影响投资类别流动的最大因素还是认知等级。
经常看见类似下面的话:中国股市能照搬美国的经验吗?什么价值投资不是自欺欺人吗?连大笔分红都做不到还谈什么价值?巴菲特要是来A股也照样会亏死你信吗?没有制度改革怎么可能出现大牛市?所有的股民不过是被收割的蝼蚁别做美梦了....其实吧,所有这一大堆都可以翻译成一句话:虽然我总是亏,但那都不!怪!我!
不论是过去三十年还是未来的几年,在特定某个时机和资产类别或职业机会上没有把握住机会,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但千万不能战略上踏空中国。错过没关系,这个时代总是给你下一次的机会,而且由于体量足够大只要抓住一次就会很不同。但由于狭隘悲观而遍布踏空可就惨了,在机会最多的时代没想明白,等未来想明白了也晚了。
其实很多东西包括投资的大道理,都是“正确的废话”,但大多数人之所以平庸就是因为只看到了“废话”就直接藐视了“正确”。什么不废呢?真正的专业大部分书籍,各种枯燥的数学模型,抽象理论和艰苦的学习过程,又有几个人看呢?可妙就妙在,你看过学过知道深浅后,那些大道理再看就既正确又不废话了。没这个修养打底,人家千锤百炼出来的东西看着也是废话一箩筐。
顺势而为与与逆向思维看起来是一个矛盾体,实际上是不同的决策层次。顺势是长期战略尺度需要考虑的问题,在大方向上决不能逆历史潮流而动,要坚定的站在大势所趋同时。但首先不同行业的势节奏往往不同,其次甚至方向确定其演绎过程也常有梯度变化。所以逆向思维是在战术变量选择聪明的时机来代替某个“势”,规避过度买入低估,用更好的赔率参与到具有高确定性的未来中。
而事实往往是,聪明的管理了风险后净值很少会大起大落(以年度计)。所以简单的谈熨平波动自然是不智,但动辄说波动完全不可控也不能控制,大约也是风险管理能力差的借口。被逼到绝地再获胜是个好故事,但这种净值曲线并非复利的好践行者。因为这种特质拉长了时间看,大概率将会有下一次面临绝境,但谁能肯定每次都有逢生的运气呢?
真正严肃的投资以必胜为目标的。而且是要在假设自己只是个普通人和一定会犯错的错误下,还能大概率的赢。如果稍微幸运一点,就不但能赢一点更大胜。理解这看似矛盾的话背后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就算是投资开窍了。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致命缺点,那么或者期待一辈子别碰到触发它的环境,或者希望尽早吃点苦头让它真正暴露在自己面前。在投资的世界里,只要做得足够长,那前这样期待尽幻想。所以可以尽早通过挫折洞悉自己的罩门并老老实实守一辈子(所以我才说要职业投资最好是在熊市里),只能见好就收及早离去。
高概率必须要依托在需求端的长逻辑和供给端的高壁垒上,高损失率往往出现在一致高度集中又隐含了高预期差的地方。高概率对象最怕的是被充分预期,但好高损失率对象最怕的是异步逻辑被证实,机会在于正面逻辑强有力又短暂的不确定证伪,某种程度上是个和时间赛跑的游戏。高概率与高赔率共振是数年一遇的大机会,但可惜大多数人会在这个机会出现时被暴跌吓尿了。
每个周期回头看,都会发现最好的卖出时机就是不断的出利好,甚至利空都被理解为利好,行情又已经演变了很容易,市场预期最高的时候。而最佳的买入时机就是天天都是利空,甚至利好都被解读为利空,行情也已经进化了很连续市场一致预期同样高的时候。事后看都很容易,但身在其中却要克服巨大的群体效应和惯性思维,要在压力下依然拥有理性和常识的能力。顺周期内的钱很多是运气,多个周期考验赚到的钱才是能力。
如果只是看也就罢了,最怕是在看不懂的阶段开始等不及。绝佳的投资机会一定不是靠追的,或者靠捡的(通常这时大众处于看不见或看不起阶段)。最常见的错误投资行为,是价格上涨胆子替代。高价了才开始乐观,说明一直没看懂又生怕错过下一波,如果既缺乏眼光又管不住情绪,超额收益就只能寄希望于好运了。
所谓看透永远是相对的,不确定性永远是绝对的
17年有个有趣的巧合:2012年同样是茅台新高成长股哀鸿遍野(当时当时主要热捧消费和医药等弱周期概念),特别是下半年那段真是比较惨烈的。但熬过去之后,是整体流动资产5年7倍多的舒适日子。这次同样希望用短期的净值波动再换来一个类似的12年的战略机会。市场就是这样一个“奇怪”的地方,难受的时候总是比你想象的更难受,但必然的欢畅来临的时候也总是比你最乐观的期待甚至更好的。坦然接受这点,也坦然享受这点。
有人说投资费什么劲直接闭眼买茅台就好。其实,茅台12年收盘价到现在,也不过4.5倍而已。而且还要先遭遇45%的下降,这还是买在12年收盘低点位置。要是买在12年创新高的9月,5年至今收益率不过2.3倍不到,期间遭遇最大回撤60%。这你要能忍,那其他能挑的简直太多了。
其实我的意思是,投资这钱其实既挺好赚,但又没有你回过头去开上帝视角那么轻松。说挺好赚,是因为把握住根本后,转变更多带来的是机会,每说没那么容易,是上帝视角下个个都能逃顶抄底,但回到当时场景下并真切一路走过来,你该挨的煎熬和忍耐都躲不了,那个也不例外,唯一例外的几个恐怕你还没重仓。所以,投资这点儿事儿,该认的就得认,不能犟。
如果什么都不相信,那就相信非常便宜的估计吧。如果一切都不相信,那就相信非常便宜的估计吧。如果一切问题都想清楚了,那就把结果提交时间吧。
《华尔街股市投资经典》的作者吉姆·奥肖内西认为主动型投资者必须拥有七个特质,分别是:长期视角,关注过程,不预测变化,耐心和坚持,精神力量,相信概率,纪律性。我个人非常认同,从中也可以发现成功的主要挑战都是来自高度的自我约束而非专业知识(那只是基础)。从长期而言投资是一个注定在风光和困难中反复循环的游戏,谁都可以在顺风车里谈笑风生,但当必然的巨大困难来临时,上述的七种武器确实是至高的赢家法则。
从是投资能力等级来看,三国第一投资大师可能非司马懿莫属。首先是活的够长,完整穿越了曹操,曹丕,曹睿,曹芳四个周期,实为市场中的不死鸟。其次是一生稳健几乎从无大败,面对强敌孔明虽吃过亏但也用极强耐性磨到最后胜利。克曹爽同时显示出极深的城府和耐心。一生虽无孔明郭嘉纵横天下的惊艳,但几无破绽和骨子里的稳健,把人生的复利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我们谈看透未来的时候,要知道一年半载也是未来,十年八载也是未来;有点儿起色是未来,大梦想大奇迹也是未来;模糊的定性是未来,精确的定量也是未来。 ....看你怎么理解“看透”两个字了。另外,所谓看透永远是相对的,不确定性永远是绝对的。能理解处理这种矛盾,学会在不确定性中造成高确定性的决策,就是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