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两大人生智慧,悟透的人不足10%

《易经》是上古先贤通过观察天地自然的规律,经过长久的思考和实践,逐步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它“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易经》包含万千智慧,其中两种人生大智慧,恐怕只有10%的人悟透了。

活在当下,过好眼前

《易经》中说:“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意思是说,做人当见到微小的趋势变化就要行动,不要等到一天过完。其实就是,人要活在当下,抓住能抓住的,不要去妄想那些你够不到的。

电影《两只老虎》中,有这样一句台词:生活,就是能过则过。

这对于家庭而言,无异于一个“捣蛋鬼”,总是按葫芦浮起瓢,不是这事儿就是那事儿,似乎没有一刻可以让人消停。

生活也是一个高段位的“玩家”,总是挑起人的欲望,让你“一山望着一山高”,情绪在得失之间跌倒下降起伏,终归会陷入“求而不得”的痛苦中。

所以,《易经》就告诉我们,生活原本没那么复杂,是我们把它过得太复杂。生活原本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原本就是一屋,一人,三餐,四季。生活原本就是,能过则过。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不会将有限的可以放在无关的纷争和无用的“争而不得”上,而是深知余生不长,应该只争朝夕,把握住自己能把握住的。

把握当下,这种“德”最平常,最不容易丧失。其他一切,不过都是一场虚空。

朱瞻基德两句诗,写尽了人生的真理:“阴阳有恒理,斯与达人论。”

这世间自有亘古不变的客观规律,先前阴阳昼夜,又有什么好转变的呢?

所以,静而不争,活在当下,人生就少了很多烦恼,平添了几许温和,生活自然过得淡而从容。

既讲原则,也留余地

《易经》夬卦卦辞曰:“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白话文翻译过来,其实是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王庭里正跳舞作乐,有人呼告:“有敌人来犯。”邑中传来命令:“出击不利,要严阵以待。”

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不打无准备的仗”,但同时,打仗也好,做任何事也好,都讲究师出有名。

为什么要“师出有名”?因为在古代,“师出无名”是不道德的,不守规矩的,其结果也常常是失败的,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大抵抗就是这个意思。

《旧唐书·萧俛传》中有句话:“师出无名,非惟不胜,乃自危之道也。”

意思是说,没有理由地出兵打仗,不但不会取得胜利,将会危及自身安全。俗话说“名不正,言不顺”,凡事师出有名,名正言顺,才能让人信服,无往而不利。

凡事不光要师出有名,还要给别人留有余地。要知道,这世上的路,不是你一个人在走,你要走得光明磊落,也要给别人留足空间,这样才能你好我好大家好。

所谓“腹中天地阔,常有渡人船”,生活中没有一成不变的事儿,“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让别人有路可走,才不会让自己在某天包围绝境。

俗话说“人情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给别人留有余地,就是给自己积累福报,今天不把事情做绝,日后才能从容转身。

做事师出有名,是讲原则;留有余地,是讲道义。原则和道义都守住了,才能成就自我。